電影「單車練習曲」裡有一句對白,「有些事,現在不做,以後可能沒機會做」。
這句話雖是電影裡的對白,但卻影響了許多人,而今就如同是我在決定單車環台時,告訴我的老婆的話:「現在有機會去單車環島這件事,就要去做,因我怕明天以後可能已沒有機會了,也可能沒有了體力,想要做都沒能力了」。
原以為一個人獨自去單車環台的「壯舉」,可能不知道何時才有機會實現?原本規劃明年兒子小學畢業時,要給他一個不一樣且特別的禮物,就是帶著他一起單車環台。而今我卻早一步完成這個「以後怕沒機會做的事」。
最近因職務的轉換,便請了一週的假,再加上前後的例假日共九天來完成環台,當我向老婆及小孩提到這件事時,他們原本是驚訝與擔心,然而我早已做好準備,也把行程初步的規劃向他們說明,他們因此從擔心而轉為支持,並協助我完成各項的準備事項,這還包括不能讓家裡老人家知道,以免他們擔心,等完成回來後再告知。
當時會有了一個人環台的「勇氣」,這樣勇氣的激發是來自於「單車練習曲」,還有的就是我長時間以來的單車運動,此時在體力與耐力還能勝任,希望給自己人生一個不同的經歷,再者是藉由此次的旅程,讓我的心得以有短暫的「放空」。
原本規劃以六天的時間來完成從桃園到宜蘭的路程(宜蘭到桃園這段因曾騎過,所以便予以省略),但實際上我是花了七天的時間來完成。計劃因實際狀況而有變更,主要是第一天的住宿地點在彰化市,里程約有150公里,為了能在天黑前到達,是故忽略了休息,造成兩腿肌肉運動過度而酸疼不已,所以在第二天以後的里程數做了些調整,控制每天的公里數在一百公里左右,以免腿部不適或受傷,以確保爾後的行程得以繼續並完成。
在環台前的行前準備是相當的重要,是不能輕忽隨便的,而且我是一個人單車環台,過程中沒有支援車隨伴,因此要帶的物品自是不能少,但又得兼顧既簡單又輕便的原則,準備起來還真是煞費苦心呀!
這次我帶的物,如下表:
(環台準備的物品)
這是我的最佳拍檔(一路的夥伴):捷安特 YUKON
計劃中的行程表:
第一天:家-台15線-新竹-台61線-通霄-台一線-彰化市(約140公里)
第二天:彰化市-台一線-西螺鎮-嘉義市-台南市(約150公里)
第三天:台南市-台一線-鳳山市-高屏大橋-台27線-台一線-楓港(約145公里)
第四天:楓港-台九線-台東市(約100公里)
第五天:台東市-台九線-玉里鎮(約80公里)
第六天:玉里鎮-台九線-花蓮市(約90公里)
第七天:花蓮市-台九線-頭城鎮(約130公里)
七天行程合計約835公里左右。
實際的行程及紀事分述於後:
第一天:家-台15線-新竹-台61線-通霄-台一線-彰化市(共152公里)
一早天未亮即整裝出發,而昨夜睡得不太安穩,主要是怕颱風是否會朝台灣而來,半夜還醒來看氣象報導,幸而颱風並未朝台灣而來。
(出發囉!在家門口拍個照吧!!)
途經新竹市的17公里海岸線,彎進去沿海岸而建單車,單車道旁便是海灘了,時而騎過彩虹橋,時而穿過大葉欖仁樹的林蔭步道,一早就有不少的單車在步道上來回穿梭,車有看到我的整車裝備,還會在錯身時大喊「加油!」,我想在獨自旅行時,聽到這樣的加油,心裡頭頓時一股溫暖油然而生。
在經過大甲溪時,只見出海口呈現灰濛濛的景氣,是因之前莫拉克颱風從上游沖刷下來的沙土,堆積在河口後經日曬,今天剛好吹起東南風,風勢捲起沙土,造成這般如沙塵暴的情景,這讓我經過這裡還真吃足了苦頭。
由於今天的住宿點是在彰化市,因此在平均的時速上要快一點,所以選擇走濱海公路(台15線與台61線),以避開北部(新竹與苗栗)的丘陵地形公路。當騎到台中縣大肚鄉時,此時右腿外側的肌肉倍感酸疼不已,心想會不會因運動過度而拉傷嗎?怕影響後續的行程,於是增加休息的頻率,讓兩條腿有多一點的時間休息,以免壞後續的行程。
經過追分火車站時,特別到車站售票處買一張追分到成功的火車票,給這段旅程做個紀念-「追分成功」。
總算在下午五點多時順利騎到彰化市了,在火車站前找了一家旅社住下,沖洗了鎮日的疲憊與風塵,泡個熱水讓兩條腿放鬆舒緩筋骨,隨後晚餐就在旅社旁的巷子裡吃了彰化有名的肉丸,回到旅社後早早的睡覺去了,今天委實太累了!
第二天:彰化市-台一線-西螺鎮-嘉義市-新營市(約111公里)
經過昨晚的休息,整裝出發迎著晨曦往新營去了,不過右腿的肌肉還是有點不舒服,經過大村時在公路旁找了一家早開門的藥房買了「肌力」貼布,貼在酸疼處以減低不舒服感(還真有效的)。
由於彰化及雲林地處嘉南平原,道路並無高低起伏的狀況,騎起來自然會比較省力,時速可以維持在25公里上下,約莫十點左右時已來到西螺鎮了。西螺是我高中母校的所在地,不少的高中同學也住在西螺,先到高中同學(死黨)家拜訪坐一坐,但這一坐一聊倒是擔誤了下午的行程。直到下午二點多才從西螺出發,一出西螺鎮便遇到了下雨,趕忙找個地方避雨穿上雨衣再上路,這雨雖不大,但因穿雨衣的關係,全身卻因此而悶的汗流浹背,車衣已是溼透了,這種溼熱感真是不舒服。
過了斗南鎮後雨也停了,趕緊把雨衣給脫了,騎到嘉義市時已是夜幕低垂了,心裡盤算著今晚是否就住在嘉義市呢?但看看天氣還好,夜色也很好,決定今天就夜騎到新營市吧。
點亮車頭燈及各個小燈,循著台一線往新營市前去,途中在路肩休息後要再度上路時,此時因後面馬鞍袋的重量,使得單車重心不穩偏移而傾斜,我為了不讓車子倒向路旁的水溝,兩隻腳不小的踏進路旁的爛泥巴裡,兩隻鞋子不僅全溼了,而且還沾滿了泥巴土,這下子可糗了,今晚得想辦法讓鞋子乾淨乾燥,不然明天就沒鞋子穿,要不然得到新營買一雙鞋(這樣又會增加負載重量)。
本來預計今晚要住個平價的的旅社,這下子得住汽車旅館,好方便把鞋子清洗及乾燥。這小意外可讓我忙了一整晚,幸好住的房間裡有除溼機,把脫水後的鞋子放在除溼機上,次日早上鞋子總算乾了,當晚也順道的把單車鍊條清洗擦拭及上油。
(前面就是舊的西螺大橋,過了之後就是西螺鎮)
今天預計要騎到鳳山市,晚上住在妹妹家,因從新營市出發時已經八點多了,雖然道路並無有爬坡路段,但每每經過有陸橋的路段,還是要費點力爬坡,而南台灣的太陽真是豔麗熱情,這樣騎起來委實也不輕鬆,其起來感覺有些使不上力,平均時速便降到20公里以下,因此中午休息的時間也得縮短了。
經過新市時,把後續行程用不著的或是多餘的物品,到郵局裝箱寄回家,這樣使負重減輕了快二公斤。
一早五點許沒向妹妹道別便出發了,順著台88線(快速道路)高架橋下一路往潮州,再經台一線到楓港,在路上也巧遇幾位車友,看他們的裝備應該也是長途旅行的,彼此點頭示意加油打氣。沿途不時也有人為我加油,又讓我孤獨的旅程添加些許的溫暖。
今天到楓港的里程數會比較少,因此路過枋寮港時便彎了進去逛逛,到枋寮火車站旁的「F3藝文特區」參觀,因八八水災造成林邊到台東太麻里的鐵道中斷了,因此來枋寮的遊客完全沒有,偌大的地方只有我一個遊客。展覽中心的大姊說這陣子枋寮宛如一個「孤島」,遊客一個都沒有。在藝文特區拍了些照片,並留下我的心情文字。
(F3藝文特區在枋寮火車站旁,這裡有幾位藝術家長期進住)
在閒散時遇到了一位當地的老先生,與他閒談著當地的近況,這裡跟十幾年前我來枋寮的印象似乎改變的不太多。
在枋寮用過午餐(自助餐的菜色很不錯,海鮮也很新鮮)後,便再順著台一線往楓港去也,這段路一邊是山,一邊是海,沿路徐徐的海風吹拂著,心情感到特別的輕快,時而看見山巔飄著些許的烏雲,應該快下雨了,趕緊找個可遮雨的地方避雨,順便再小憩一番。
一路上從枋寮到楓港,海灘上散佈著因八八水災,從山上隨著土石流沖刷下來的山木,或大或小的橫躺亂臥著,而海水的顏色呈現黃濁色,處處可見八八水災的跡象。
約莫在下午三點許便到了楓港,今晚住的是一家汽車旅館,住了進去才發覺這汽車旅館的設備還真「陳舊」,平時該是沒什麼人來住吧!不過因位處在南迴公路(台九線)口,也就勉為其難的住了,我想當晚可能只有我一個住進來吧!
今天還是早點起床著裝出發,約五點多即離開了楓港,由於此時天色微亮,路上車少風又涼,騎起來的心情格外輕鬆,這段路(約30公里)多半是爬坡,因此就趁著清晨多趕些路程。
(天剛剛曉白,出發往南回公路去也...)
出發之時沒有早餐店可準備早餐,路上也沒有超商,在路過原住民部落時,在部落的小小雜貨店買了二個麵包帶著充饑。
這一路爬過無數的上坡路段,也休息了好幾次,藉以調整體力再往上騎,南迴公路的最高點是「壽卡」(高度約海拔400公尺)終於到了,這裡除了走台九線可達,另外從墾丁到旭海走台二十六線也可以到壽卡,這回因時間較短,便沒有安排途經墾丁到旭海這段路程。
壽卡除了是南迴公路的最高點,也是環台車友的中途休憩的驛站,這裡有服務車友的鐵馬驛站,我到壽卡時時間還早,該鐵馬驛站還沒開門。這裡還有個奇特的現象,就是經過這裡的車友,會在牆壁或是里程牌、柱子上留下他們的名字,好像宣示著其英勇的事跡,我是不會也不想留下任何代表我的文字。
(這裡是南迴公路的最高點-壽卡)
過了壽卡以後,則是一路的下坡路段,約莫有10公里左右,下坡自是不需踩腳踏板,但下坡路段才是騎單車最危險的,除了速度加快外,過彎及煞車的技術才是一種考驗,操作不當可能帶來危險,因此下坡自是要更加小心。
到了台東的歸仁鄉後,以下的路段便沿著太平洋走,右邊是海岸線,海面就好似在腳下一般。有時我必須爬升到百公尺高,在高點處往海岸線望去,極目所見海灘上布滿了纍纍的漂流木,這景象真可用「觸目驚心」來形容,這些漂流木的生長年歲,有的何只是十年或五十年而已?就因八八水災而臥俯在沙灘上,這是人禍造成的?抑或是大地在控訴著人們的濫墾嗎?而我看見的海,不是我記憶中那湛藍的海,而變成了藍色與黃濁交雜的海。大地受傷,而海也變了顏色。
不知何時才能恢復原有的面貌與景色?
(瞧瞧整個海岸上(從大武到台東市都是)布滿堆積著大大小小的漂流木)
今天吹著東南風,風斜吹打著海岸山脈,我逆著風而行,這段路騎起來頗為吃力。
來到太麻里,看到土石流肆虐的景象,原本的河道,經土石流的蹂躪後硬是擴增了數倍之寬,緊鄰在堤岸邊的農田及住宅,此時都已成無法居住或耕種的廢墟,只見河口沙塵滾滾,工程機具不停的運作著,見到這般的景況,真教我不勝噓唏呀!
(這裡是要進太麻里市區前的河床旁,因八八水災土石流造成的,奔像戰爭後的景象)
午餐還是在太麻里街上的7-11超商用餐,用餐時巧遇一位彰化縣地政處的副處長,交談之下原來他也是個單車運動的愛好者,今天是休假陪著家人到花東旅遊,彼此交換了名片,相約有機會到彰化時去拜訪他。
下午來到了台東市,東挑西看的選了一家價格適中的商務旅館,並把單車帶到了八樓的房間,這樣會比較安心點。
晚餐去吃台東有名的「米苔目」,再買幾條香蕉飯後來吃,為什麼要吃香蕉?因為香蕉可預防抽筋發生,晚上九點便睡覺了,養足精神與體力,明日再戰。
今天也是在清晨五點半左右天色曉白時,告別了台東市前往花蓮縣玉里鎮,途經台東市郊的「下賓朗」部落梧桐樹綠色隧道,這段約莫2公里左右的林蔭道路,在有點風的盛夏清晨騎起來,感覺就好似身處森林般的舒服,過了這綠色隧道接上了台九線。
卑南到鹿野這段路程,是必須爬過幾座山,最高約有250公尺左右,騎起來自是比較費力,再來關山及池上有些路段也有300公尺高,但過了之後便平順許多了,今天最累的路段都騎過了,後續段路程就輕鬆許多。午餐在池上火車站前的「全美池上便當」享用東部有名的「池上便當」,看這不太起眼的便當,裡頭共有十樣菜色,再配上池上所產的池上米,米飯香加上特有的便當菜,咀嚼起來真有種飯香四溢的「幸福感」,我覺得這是我吃到最好吃的便當。
(池上火車站前的"全美池上便當",還真有復古的味道)
今天的終點站是玉里鎮,要進入玉里鎮前,發現一條剛築好的單車步道,它是利用原有的火車鐵軌修建而成,沿著步道騎過秀姑巒溪進到玉里鎮,終點就在玉里火車站附近。先到今晚要下榻的旅社(新新大旅社)check in,問了老闆娘慈濟玉里醫院如何走,得要去玉里醫院掛號看皮膚科。是因為我這幾天為了防止腿部酸痛,買了藥布貼在大小腿上,可能貼的時間太長(超過六小時以上),造成皮膚過敏起了紅紅的疹子,碰巧今天玉里醫院沒有皮膚科的診,便掛了家醫科張鳳崗老醫師的診,張醫師是原來玉里醫院的醫師,慈濟接手上仍留在醫院為當地病患服務。
(玉里單車步道,跨越秀姑巒溪,還蠻壯闊的)
聽說玉里的小吃最有名的是「玉里麵」,問了旅社的老闆娘那家玉里麵最有名,結果我始終找不到她推薦的「橋頭玉里麵」,我還是去吃了池上便當,但這裡的池上便當相較於全美的池上便當就沒有那種「幸福」的滋味。
玉里鎮是個純樸的小鎮,天黑後街道上沒有什麼人,明天是環台的最後一天了,還是早點睡覺早點起床,明天要往花蓮市去了。
留言列表